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7以类聚,物8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地气上齐9,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
所孰亨而祀:指用熟食祭祀。孰,同“熟”。亨,同“烹”。也 粗:过分,无限度。3 偏:偏邪。4 敦和:增进调和。5 率:循,跟随。6 官:职守。7 方:指禽兽之属。8 物:指草木之属。9 齐:同“跻”上升。
帝王创业成功才创作音乐,政治安定才制定礼。功劳巨大,所以他的乐就完善,治理安定,所以他的礼也就完备。只有干戚之舞,不能算是完备的乐;用熟食祭祀,不能算是至上的礼。五帝三王彼此不同时代,因而沿用不同的礼乐。乐走向极端便会使人忧虑,礼制定得粗略不周就会出现偏差。至于能够使乐隆重而没有忧虑,使礼完备却没有偏差的,大概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吧。
天在上,地在下。万物各不相同,礼就是按照这种差异制定的。天地之气流动不停,调和万物一同进化,乐就是依据这种规律兴起的。春生夏长,体现着天地仁的精神;秋收冬藏,体现着天地义的精神。仁接近于乐,义接近于礼。乐的作用是增进和同,跟随着神而归属于天;礼的作用是辨别差异,跟随着鬼而归属于地。所以圣人作乐来顺应天,制礼来配合地。礼乐制定得明确完备,也就是天地万物各自发挥其职能了。
根据天尊地卑的现象,君臣的关系就依此确定了。根据高山低泽的分布情况,贵贱的名位也就确定了。根据自然界运动和静止的常态,大小事物也就区分开来了。万物按照类别聚集,异类按照群属区分,那么它们的天性和长短就显示出来了。在天上有日月星辰之象,在地上有万物的不同形态。这样,就没有必要用礼来反映天地之间的各种区别。
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二气互相摩擦,天地之气互相激荡,再加上雷霆来鼓动,风雨来振奋,四时来运转,以及日月来照耀,于是万物便化育而生长了。这样,就有必要用乐来反映天地间的和谐。
化育不合时节,就不会生长;男女不加区分,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这就是天地的情理。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者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著大始,而礼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乐云”。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也,以歌《南风》3。夔4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5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6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7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