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此诗《玉台新咏》题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此诗《玉台新咏》题江淹作,不可信,乃明人妄增。今传明吴郡寒山赵均小宛堂刊本是根据南宋陈玉父刊本翻雕的,此本就没有收入《西洲曲》,当然就更无所谓江淹作了。郭茂倩《乐府诗集》于卷七十二“杂曲歌辞”中收入此诗,题“古辞”,是可信的,郭茂倩将隋唐曲辞称为“近代曲辞”,则所谓“古辞”应该是指隋唐以前的曲辞了。从这首诗的语言和风格看来,可以断定是一首南朝民歌。南朝民歌之有《西洲曲》,就如北朝民歌之有《木兰诗》,这两首诗不仅是南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的,而且各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迥异的风格。《西洲曲》大概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这一点也和《木兰诗》类似。
《西洲曲》的语言明白如话,意思却难以贯通。它的妙处正在随手拈来而不着意经营,在可理喻与不可理喻之间,可贯通与不可贯通之间。这倒颇有些现代派的意味。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段,一共八段。自第二段开始,上段的末尾即作下段的开头,而全诗结尾又与诗的开头以“西洲”二字相重复。就这样,全诗形成一个循环不已的结构,“续续相生,连跗接势,摇曳无穷,情味愈出。”(沈德潜《古诗源》)这个环的中心是一个少女的无尽的相思、如梦的相思。这相思萦绕在一个地方,那就是“西洲”。“西洲”既是诗题,又四次出现于诗中,可见它的重要。西洲者,西边水中的一片洲渚而已,其地理位置是无法坐实也不必坐实的。诗里说:“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下句似乎是回答上句的,但这回答太含糊了,等于没回答,又似乎并非上句的回答,而是在叙述一段行程。诗里又说:“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看来“西洲”是和一段爱情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也许这是她和情人初会之地,也许在这里留一番美好的回忆,也许还有什么别的原因,所以“西洲”成了他们之间所特有的一种记忆的符号,成了他们爱情的象征和相思的寄托。如此说来,《西洲曲》也就是相思曲了。
他们之间所特有的爱情象征物还有梅花。从开头两句“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不难体会。忆梅则下西洲,又折了西洲的梅寄往江北——他所在的地方,大概是提醒不要忘却昔日的欢爱,也不要忘却自己。折梅相赠,这使我们想到南朝宋陆凱的《赠花晔诗》:“折花(一作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据《荆洲记》曰:“陆凱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此诗。梅花是江南早春的象征,而在《西洲曲》里则又是爱情的象征,西洲的梅花更以其双重的象征意义而特别能撩动他们的情思。
折梅相寄当然是春天的事,可是后面又说“采蓬南塘秋”,那么这首诗是不是写了一个从春到秋的过程呢?可以这样讲,也可以不这样讲。我倾向于把全诗统一理解为一支秋曲,开头的折梅是追述春天的事。春天曾折梅相寄,如今已过了半年,到秋天还不曾相见,甚或未曾得到他的音信,遂有秋天这番浓得化不开的相思。“莲”与“怜”谐音,也是爱情的一种象征物,在南朝民歌中屡见不鲜。“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以传书,“望飞鸿”有盼望飞鸿捎信给情人的意思暗含其中。而“鸿飞满西洲”,则又增添了几多怅惘。她登上青楼眺望情人,青楼虽高却依然望不见他。她整天凭栏而立,垂手如玉;天水一色,悠悠无尽。她的梦也渺无边际,只有盼着南风把自己的梦吹到西洲重温那往日的欢爱了。
这首诗的语言纯净自然,而韵致无穷,隽语佳句,俯拾即是。写景如“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极见境界,而且一点也不隔。抒情如“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深沉蕴藉,意味悠长。其他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也都清丽可喜。从唐人五绝中的神品,如崔颢《长干行》、王维《相思》、李白《玉阶怨》等诗,或许可以感到《西洲曲》的气息。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知不知上懂得了外表却像什么也不懂得最好不知知不懂却装懂病病把[图]
- 北方内陆的原始先民们也大量利用羊毛、驼毛以及其他动物毛纤维近[图]
- 其契丹古时北方的民族是东胡的一支后来改称为辽黑水永安山黑水水[图]
- 艾亦为蒿的一种制成艾绒可供针灸用【品评】,这是表现男女相思之[图]
- 持中戒满几乎是中国古代各家各派不约而同的选择据说孔子到鲁桓公[图]
- 重耳晋献公之子献公听信宠妾骊姬的谗言而杀了太子申生又将杀群公[图]
- 城市市场上还有来自四面八方遥远异乡的各种货物北海则有走马吠犬[图]
- 什么叫做“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人的本质有无欲和有欲两部分如果[图]
- 愈旧宜愈新 愈隐当愈显[图]
-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互相有着联系同时也互相有着制约但当它们被[图]